3647
誰知道什麼是歐洲玉米螟?
誰知道什麼是玉米螟?請告訴我 急需
玉 米 螟形態特徵雄蟲體色暗褐
體形中型
腹部細長
休息時腹部尾端露於翅膀外
雌蛾體色淡黃
體形較雄蛾為大
腹部粗肥
休息時尾端不露翅膀外。
生態習性玉米螟在台灣北部地區一年可發生3~4代
南部地區一年約發生7~8代。
南部地區由於玉米(超甜玉米)周年栽培不斷
因此玉米螟整年可找到寄主
在南部地區其族群也隨之周年發生
唯受到氣候影響
其族群密度有季節性消長
每年三月下旬後玉米螟漸次發生至六月上、中旬達高峰
此期間其發生量少
但9月中旬雨季過後
田間玉米栽培面積漸增
玉米螟族群密度又逐漸回升
11月後其族群密度又隨氣溫下降而減少。
危害狀雌蛾產卵塊於葉背靠近中脈處。
卵塊酷似魚鱗片
初齡幼蟲囓食玉米心葉
輕者葉片產生許多針刺狀之小孔及長條型食痕
重者葉片自食痕處斷裂。
雄花孕穗後
幼蟲群聚在雄蕊上取食花粉
雄花抽出後則蛀入花梗內
或下移至莖上
由節間或葉鞘部蛀入莖內為害
被害植株自蟲孔以上部位常乾枯而倒折
影響產量甚鉅。
玉米果穗形成後
則蛀入果穗內為害
被害果穗變形或局部腐爛
影響品質
幼蟲老熟後往往在危害處結薄繭化蛹。
玉米螟是我國玉米主要害蟲
其危害率可高達90%。
每年6、7及8月間為其發生盛期。
幼蟲可加害花梗、葉鞘、果柄、果穗及莖部。
並可蛀入莖內危害
嚴重者致植株倒折。
上圖為玉米螟的成蟲圖片。
不需用農葯的玉米螟之生物防治~
亞洲玉米螟 (Asian corn borers)台灣的玉米螟在以前的文獻中都叫歐洲玉米螟(Ostrinia nubilalis)
可是依照地區的分布
台灣的地理位置是在亞洲
其玉米害蟲應該和歐洲的有所不同
但是歐洲的玉米螟和亞洲的玉米螟
在形態上並無太大的差別
所以以前並無人提出異議。
然而
性費洛蒙是非常有特異性的生化代謝產物
在文獻裡
歐洲玉米螟的性費洛蒙是順-11-和反-11-十四烯乙酸酯的混合物;而亞洲玉米螟(Ostrinia farnacalis)則是順-12-和反-12-十四烯乙酸酯的混合物
所以其雙鍵的位置不同。
當初我們用歐洲玉米螟的性費洛蒙在本省的玉米田誘蟲失敗
所以才懷疑學名有錯誤。
後來在從事本省玉米螟性費洛蒙腺體的化學分析時
發現牠不但含有順-12-及反-12-十四烯乙酸酯
同時也含有另一種成分:飽和的十四碳乙酸酯(tetradecenyl acetate)。
利用此種新配方
在田內誘蟲非常好
並經推廣應用後
方才確定了台灣的玉米害蟲為亞洲玉米螟的事實。
玉米螟是我國玉米主要害蟲
其危害率可高達90%。
每年6、7及8月間為其發生盛期。
幼蟲可加害花梗、葉鞘、果柄、果穗及莖部。
並可蛀入莖內危害
嚴重者致植株倒折。
防治法主要為:藥劑、犁田、收後清理玉米殘枝。
亞洲玉米螟屬雜食性
危害作物包括玉米、高梁、小米、棉花等
但以玉米所害之危害最為嚴重
尤其是近年來廣泛種植之超甜玉米
危害更嚴重。
亞洲玉米螟年發生七至八代
以老熟幼蟲在玉米桿內越冬
每年6月進入高峰期
7~9月易受颱風影響密度下降
10月又進入第二高峰期。
亞洲玉米螟將卵塊產於葉背中勒處
半透明如魚鱗片
初齡幼蟲以取食心葉和雄花為主。
四齡以後開始蛀食玉米莖部及果穗
並從蛀入口排出大量蟲糞
影響玉米之生長及收成
嚴重時還會造成玉米植株倒伏。
寄生蜂的圖片,寄生蜂片,寄生蜂的介紹,寄生蜂的食物,寄生蜂種類,寄生蜂的天敵,寄生蜂 蟑螂,赤眼卵寄生蜂,寄生蜂和蟑螂,卵寄生蜂寄生蜂,台灣北部地區,南部地區,玉米,行政院農委會台南區農改,小孔,黃山,蕃茄夜蛾幼蟲,歐洲,誰知道
稀有動物|變化|兩棲類|環境|進化論|眼睛|求偶|構造|昆蟲|天敵|血統|皮膚|卵生|細胞|雌雄|分類|習性|基因|覓食|生產|資料|剋星|孵化|差異|螞蟻|絕種|防制|生物科技|野放|胎生|
3647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04111049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,請留言給我,將移除本文。謝謝!
留言列表